剧情介绍

  最近,在萨特的遗稿中发现了一部电影剧本手稿,这便是一九五八年由好莱坞的约翰·哈斯顿导演,蒙哥马利·克利夫特领衔主演,萨特编剧的二流电影《弗洛伊德》。值得庆幸的是,这部手稿没有因为电影的不成功而被萨特毁掉。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这部电影剧本进一步了解萨特对弗洛伊德的具体看法如何,特别是因为这部电影在上映时应萨特的要求没有打出他的编剧的名字,很多人还不知道是出自他老先生的手笔。
  萨特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是他写的呢?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约翰·哈斯顿来找萨特,请他写一部《弗洛伊德》的电影脚本。萨特答应了,先写了一份长达九十五页打印好的提要出来。哈斯顿看了以后认为满意,请他继续写拍摄脚本。可是这个脚本太长,如果要照这个本子拍戏,恐怕要拍上七个小时的电影,一般没有受过严格的智力训练的观众,可就受不了了。第一稿没有通过,哈斯顿请他删改。可改出来的本子依然冗长。哈斯顿要他再改,萨特坚决不答应。最后,要开拍了,萨特无奈只好又改,只是要求在上映时不要打出他的名字。
  这不禁令人奇怪,为什么哈斯顿一开始要找萨特写弗洛伊德呢?他知道,萨特本人对于弗氏及其学说是出名的冷淡,并且根本不承认弗氏的无意识说,至少他认为这个提法不确。他曾提出过自己的一套所谓存在主义精神分析,用以补充和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不错,萨特也曾写过几部剧本,这些剧本也搬上了银幕。但是,他写的剧本,一旦拍成电影就很可能是一大篇哲学演讲式的说教,使一般观众难以接受。然而,哈斯顿却偏要去找他,而他居然答应了。
  尽管萨特不喜欢弗洛伊德,但是,平心而论,这个电影剧本虽然没有吹捧弗氏,倒也不见得有十分的敌意。对两场主要的戏,萨特都花了笔墨和功夫。第一场戏讲的是弗洛伊德在他一生事业的前十年摸索精神分析的目的和治疗方法。这十年,弗氏制定了,或者说发现了自己的明确目标是要尽力摆脱他人的影响。萨特描述了正在探索前进道路的弗洛伊德是如何竭力摆脱西奥多·梅勒特、约瑟夫·布鲁诺和讨厌的威廉·弗里斯这些人对他的包围和粗暴干扰。尤其对弗里斯这个人,萨特把他说成是一个魔鬼,而众所周知,这些人都是弗洛伊德的朋友、同事,特别是弗里斯,更是他的亲密朋友。在第二场里,主要表现了一大群患歇斯底里症的女病人,她们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治疗,有的获得了痊愈。最后,弗洛伊德还是弗洛伊德,一个步入中年,深感孤独的人,一个没有神,没有父亲的存在主义英雄。总的来说,萨特笔下的弗洛伊德,不仅是一个具有同情心和科学头脑的医生,而且是一个因为不肯承认有弑父心理而深感苦恼的人。同时,弗氏对奥地利的反犹思潮也显得忧心忡忡。在另一方面,弗氏被描绘成一个非常严厉的人,萨特说他有时有点象斯大林。在诊所里,他随时准备为采取最残忍的治疗方法进行辩护,而用最后的成功来证明其善意的初衷。他对那些维也纳的中产阶级死硬派进行报复,揭他们的丑,这一点似乎也表明了萨特本人对法国资产阶,级的仇恨心理。
  上述这些,当然在拍电影时都被删掉了,所以这个剧本就更值得一读。目前这个剧本已被译成英文,其中收入了萨特写的第一稿全文和第二稿的部分场景。全剧分三幕,每组镜头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弗洛伊德这位精神分析大师的自我创造,无疑,这也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精神分析的改造。对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疗法无论是喜欢还是嘲笑,从来还没有人象萨特这样把它写成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剧本。

评论:

  • 谷梁奇颖 8小时前 :

    为什么哭的这么惨,因为我就像22那么古怪,也没擅长的东西和人生目标,最大的爱好是看天看树看路人。局外人感觉这种生活没意义,身在其中时发现也挺不错。

  • 运蔓 9小时前 :

    觉得跟自己期望值不符。唯一的赞美来自他们真的能把亲子这碗饭吃得那么好。

  • 运郁 8小时前 :

    也太无聊了吧 能不能用动画做点别的拿出点新东西啊

  • 蒲含玉 1小时前 :

    4.5分,不喜欢这个结尾。我认为“火花”是获得“惊异感”的能力,它们各式各样,是一种活下去的动力。孩童在成为成人前充满了“惊异感”,而成人渐渐感到失去生活的意义原因之一在于惊异感的消失,解决方案抑或是保持“孩童”状态,抑或是传递、交接的使命感。男主回去找22出于后者,但是结尾改变生命规则的上帝视角,与这套理论是不自洽的。

  • 袭慕雁 9小时前 :

    中规中矩,没有达到我的预期(可能是因为我在豆瓣上看到评分这么高而让我有高预期)。故事没有什么新意,属于看开头就差不多能把结尾猜出来的那种。不过里面的特效还是不错的。

  • 颜运 5小时前 :

    对于在糊口与理想之间迷失自我的成年人,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心灵旅程不如说是灵魂拷问😂 这也可能是PIXAR电影里题材最贴近(对我而言的)现实生活的一部,虽然呈现的手法又充满了幻想色彩,这部动画的题材甚至很适合真人电影。唯一的缺憾在于我不太喜欢片中灵魂们的造型,略感幼稚,但现实生活的场景和人物处理都棒。

  • 母若山 6小时前 :

    把拥有完整人格当成目标这件事,比起有钱或某种世俗的目标来起来难多了。

  • 漆彦珺 4小时前 :

    同一个世界,同一群打工人。原来那个会蹦的台灯(皮克斯)真的在和我们一起成长,知道我们长成了困在 996 中的打工人,然后依旧像孩时那样为我们带来慰藉、想象。乍一看还是一群圆滚滚的卡通形象,然而一颦一笑乃至按下琴键的指尖纹路如此细腻真人,又一次进化🧬等到排片上来,二刷。

  • 樊尔琴 0小时前 :

    每一条鱼都活在水里。  

  • 贤然 8小时前 :

    一记抚慰心灵的良药,告诉你生活是要不断寻找意义珍惜当下。反向励志,皮克斯对生与死的构思依旧奇妙。

  • 毋代秋 6小时前 :

    活在当下,用力记住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就不会在悲伤时感到生命不值得。

  • 骞良 9小时前 :

    但鸡汤又怎么了?

  • 謇驰逸 8小时前 :

    想起我在北京一个人上下班的日子,我喜欢坐双层巴士看北三环的沿路风景。我一直热爱生活点滴,也望生活多善待我一些。

  • 辟元彤 8小时前 :

    (说起来,找 与 我 两个字写起来好像,也许人活一生都是在努力找到自我吧)就算碌碌无为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真的治愈到了。

  • 栋子 5小时前 :

    【3.5→4/5】跟《inside out》异曲同工。主题又经典又cliche,成也此败也此。剧本设计精妙,细节考究,画风灵动。音乐性远低于期待值。整体来说是一部能打B、给3.5星的作品。但是,私心提到B+、加到4星,因为那段纽约混剪是在太戳我泪点了。其实,对纽约的城市细节的逼真还原和极具这个城市的独特气质的文化生活梗的混用,贯穿了全片,但是那段混剪看得出来团队是真的对大苹果有感情的,几乎算得上是一段情书了。以当下的我的心境去看这段montage,几乎是开闸泄洪的效果。

  • 萧秀媚 2小时前 :

    举重若轻,也可以说聊得不够深入。比这几年最好的头脑特工队和疯狂动物城还差一点。里面转世的概念挺佛教的,而寻找内心spark又是典型西方价值观。

  • 相绮烟 7小时前 :

    8.8 You can only live once.一部伟大的纽约电影,它先描述了追逐梦想中的无数困难与苦涩,再告诉你这一切都不重要,只要好好活着就够了。当Joe再次陷入自我的那一刻,记忆中的美好被依次唤醒,那是生命的能量在蓬勃,它们汇聚在了一起,化作了纽约城的点点星火。

  • 花珠 6小时前 :

    无甚新意。打出高分的大抵是尚未堪破人生奥义的青少年吧 - 自觉「怀才不遇」的那些尤甚。按理说男主设定37岁,资质平平,泯然众人,早该觉悟并拥抱平凡亦可韵味的生活,却还要经历这番奇遇曲折才得了菩提,大概是此前被老母亲保护得太好吧。(话说回来,这年头连动画片都来教大家deal with ordinary living了,时局不可谓不艰难。)

  • 飞畅然 8小时前 :

    2021开年鸡汤,和所有鸡汤一样没有给勺子。在动画里,小灵魂们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后才被推向地球,但生活中有那么多22号,赤身降落在人世间,手足无措。

  • 驰浩 9小时前 :

    岁月静好里透露着一丝孤独,温情治愈里也透露着一抹孤寂。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