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被叫停的北京独立影像展最终在纽约“复活”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放映结束后的问答环节。左起分别是电影人黄骥、翻译Connie Ka、电影人王我、活动组织者史杰鹏、钱盈和谢枫
 8月19日晚,纪录片《没有电影的电影节》在纽约哈林区梅索斯纪录片中心(Maysles Documentary Center)的影院进行了首映。这部反映去年夏天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事件全貌的作品,由众多艺术家、独立电影人、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所提供的影像素材共同组成,电影人王我进行剪辑整理,直到放映当天才匆匆完成最后的调试。其成片时间距离去年的事件发生刚好相隔一年。
 这也是题为“边缘影像:2012-14北京独立影像展最佳作品”系列展映活动中的第10场放映。刚过去的8月20日,纽约亚洲协会中展映了组织者之一的史杰鹏和Libbie Cohn合作的影片《人民公园》。至此,这次持续时长1个多月的活动已经过半,剩下的8场放映将在纽约亚洲协会、美国华人博物馆和Union Docs等处陆续举行,直到9月13日。
 活动的三位组织者钱盈(Karin Chien)、谢枫(Shelly Kraicer)和史杰鹏(J. P.Sniadecki)各自分别有着制片人、影评人和导演的身份,他们对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的独立电影有着长期的观察、研究和参与。在去年8月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之后,他们立即打算将这些影片带来纽约以示支持和声援。此外,三人还在今年7月7日发起网络筹款,在短短一个月内,活动共收到264位支持者总计近1.45万美元的款项,以用于邀请部分独立电影人来纽约参加放映的路费,以及活动相关宣传品的印刷制作等费用。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去年,影像展仍然举行,但在开幕前夕被当局叫停,之后其宋庄的办公所在地遭到断水断电,执法者强行进入带走了电脑、文件和电影资料,甚至在交涉中发生了肢体冲撞等一系列事件。这其中牵涉到自由表达、政府审查和公共活动的组织等敏感问题,因而难以避免地陷入重重纷争之中。
 在去年北京独立影像展被迫中断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就像哈维尔所说的“后极权社会由恐惧感维持”:“在我看来,中国官方统治者也是处在极度的恐惧状态中……它对任何的风吹草动,对任何人群的聚集都是心怀恐惧,因为它不知道这些人会做什么、说什么。拿官方的话来说就是‘要将其扼杀在萌芽中’。” 因此“被禁作品”、“中国不想让你看到的电影”等措辞,自然成为了大部分当地媒体对此次展映进行报道的标题。
 尽管与第11届北京独立影像展被叫停的事件密切相关,这次纽约的展映却并非对前者的直接挪移或复制,在北京独立影像展艺术总监王宏伟的建议之下,精选了过去三年参展过的优秀作品。除了艾未未的《平安乐清》、胡杰的《星火》等政治类题材,还包括了大量的纪录片(如邹雪平的《吃饱的村子》等)、实验艺术电影(如陈轴的《我不不不是陈轴》等)、女性导演作品(如文慧的《听三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等)和动画短片(如白斌的《猎人与骷髅怪》等)等多种形式和门类。在全部29部参展影片中,有至少10部在此前获得过各类奖项,确实可谓中国独立电影中的“最佳作品”,也向纽约的观众提供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呈现。
 组织者之一的谢枫表示:“我最初对作品的选择并不完全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些作品本身用特别的方式展现出了中国艺术家和电影人们非常美妙的创造力,他们用作品呼应了当下快速变化的中国。”“新的艺术形式”,而非政治题材的表达,是谢枫从这些中国电影中所看到的最大闪光点。《纽约时报》的文章也认为,许多体制外的创作“并不一定涉及到政府认为的敏感话题”。
 电影导演史杰鹏有两部自己的创作也在这次展映之中。其中2013年的《玉门》与中国电影人黄香、徐若涛合作,作品介于真实和虚构之间的影像语言使其夺得了当年影像展的实验创新奖。史杰鹏仍然记得自己2008年初到北京的感受:“我当时觉得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人和归属。这些中国独立电影人并不受到商业的驱动,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安全感而进行创作,他们是在探索。”
 王我则谈到了影像展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有一点很好就是影像展常设有其他国家作品展映的单元,例如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等等。影展的工作人员会很专业地翻译字幕,包括很多像是非洲或菲律宾等小语种地区的电影。平时看到的机会就少,也很少人去做这方面的工作。”文化的交流,或许正是北京独立影像展以及此次纽约展映等活动所希望促成和坚持的。
 独立电影遭到边缘化或是排挤并非只在中国发生。谢枫坦言东西方各有其艰辛之处:“在东方有政治审查,西方则是商业审查。拿中国来举例,与功夫片或是章子怡等明星参演的电影相比,成本低、预算紧的独立电影作品更难有机会在除了艺术节之外的活动上被看见。”
 尽管受众少,但独立电影在许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推广渠道和发布平台。艺术院线是较为常见的专门机构之一。而与美术馆进行协作也渐渐成为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纽约的影像博物馆(Museum of the Moving Image)就在今年4月举行了台湾导演蔡明亮作品的专题展,用博物馆的眼光和策展补充了影院的语境,也将艺术电影带给更多观众。
 或许,独立电影在今天的遭遇也只是进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人们对陌生事物的排斥与否定也是独立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之一。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而在宋庄,第12届北京独立影像展开幕在即。

评论:

  • 勇以蕊 1小时前 :

    除了场景略浮夸之外,还是挺不错的嘛。Chris Evans很亮眼啊

  • 奚依琴 1小时前 :

    自虐裸男不恐怖,断手也不恐怖,最恐怖的是,所有的男人都长着金尼尔的脸,大恐怖!这个设定的指向很明显。来自男性的压迫和暴力是群体性的,他们经常会有相似的看法、反应、言辞和行动,但是身处其中的具体恐惧,不是光看就能看出来的,当金尼尔的脸被 安在第二个角色上出现时, 作为一个开关,对男性作为整个性别群体的恐惧就被激活了,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恐惧,你感受过的别的女性对男性的恐惧。恐惧是一种个人感受,但恐怖是一个群体性事件。大恐怖从伊甸园时代就开始了,掉落的智慧果,残缺的亚当,封闭的红墙屋是在此并未被使用的子宫,残缺的亚当不断自我复制,不断生产缺爱的暴力巨婴。最后从外部前来的孕期女友会是拯救吗,我不清楚,你可以说女主疯了,就像他们经常提到一个被损毁的女性时那样,但是女友的视线表明,这一切的创伤,如此真实。

  • 振初 9小时前 :

    即使看过不少cult片,依旧被结局“男生男”的连环套娃场景震惊得一句骚话都说不出,脑子里只有李安的那句“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足以在cult片历史排行榜里占有一席之地。男主扮演者罗里·金尼尔真是位狠人啊,这活儿都敢接。全片除女主老公外,其余男性角色都由他一人分别扮演,这不得颁个戛纳最佳男主奖?全片用近乎魔幻的方式把女性在生活里遇到的各色奇葩男人形象集中投射,令人不寒而栗,瑟瑟发抖。别说女生看完恐男,我这一大直男也引起不适了,男人真有这么可怕吗?(狗头)

  • 仕林 8小时前 :

    提我的战斧、驾驶我的车,当我对男人一无所求,就能看清所有男人面对女人时戴着的同一幅卑劣面孔、和他们暴虐外表下与生俱来的巨大缺陷。虽然结尾偏重猎奇,没有以让人酣畅淋漓的对抗,而是以女主深深的无力无语收尾,稍微弱气了一点。但是太喜欢隧道那一段剧情:当一个女生摆脱两性关系的束缚,可以第一次以一个自由的灵魂形态无惧地探索世界,在从前畏惧的领域发掘出乐趣、陶醉其中,在这么美妙的时刻却还能不小心招惹到令人作呕的低等生物,美妙的放松之旅立刻变为恐怖阴影下的躲避逃生。多么真实!除非遁入尼姑庵,不然女人这一辈子在每一处转角都要碰到随意窥探隐私、跟踪恐吓、爹味说教、PUA、厌女攻击歧视的骚扰,不论是来自身边另一半还是社会上的男性。要么高高在上强权压迫、要么暂时放低姿态实则意图获得控制,到底是谁离不开谁再清楚不过

  • 九水风 5小时前 :

    探讨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真实境遇、用简笔画勾勒浅薄潦草的toxic masculinity寓言,哪个更安全,哪个更省力?加兰显然明白都是后者。女性的苦难就这样被一种移花接木的方式烹作奇观,雕花摆盘,端上小资观众的餐桌,供人闻着刺鼻的人造香精自我陶醉。它和加兰两部前作一样,都是用大女主假象伪装的厌女电影,本质上甚至是拒绝研究女性的,反而透露出彻头彻尾的男性自恋,真正被符号化的不是“男人”,而是漩涡中心的女性。这样的电影受到追捧,简直是对女性主义的嘲笑。

  • 奇星 5小时前 :

    实在是太棒了,对男权社会的一记重拳。日常对话里微妙的性别角色和深层次的厌女一览无遗,也让观众都感受到女性时时刻刻存在的警惕和恐惧。几个男性角色都很典型:变态跟踪男、路边骂粗口的小混混、衣冠禽兽仿佛文明人心里厌女的神父、甚至是作为勇敢正义化身的房东… 最后都是universal的男性化身不断加以压迫。暴力侵犯和作出脆弱姿态以道德胁迫的双重策略真是对男性心理很深刻的洞察,情节推进环环相扣,直到最后阳光下对闺蜜发自内心的一笑,温柔坚强的女子力真是太棒了。

  • 卫留成 8小时前 :

    前面氛围拉满,后面飞上天了…讲啥已经不重要了

  • 中安 9小时前 :

    that ken doll 哈哈 好像还致敬了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总之不太好看

  • 律宜楠 6小时前 :

    傻逼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 咎静枫 9小时前 :

    以神秘色彩包装的心理剧,更多的是创伤而非恐怖,让人想起一些西方古典戏剧,而不是当代恐怖片。在婚姻生活中,你看着所爱之人产生了畸变,他想要被爱,可你对他所有变化视而不见,最终变成你不认识的怪物。导演用生动作呕的视觉意象传达了婚姻中男性的不同面,它们甚至是迭代的。让我佩服的是,除了结尾的夜景,大部分时间发生在光天化日下的温馨景致中,但畸变是不知不觉中滋生的。

  • 嘉锦 0小时前 :

    摄影调度有点浪费scene set,队长太浮夸了

  • 干希彤 7小时前 :

    我还以为多差呢?故事虽然有点老套而无聊,但演员养眼,也没什么墨迹镜头,打斗又确实精彩,也符合爆米花电影要求啊,就是没一榔头干死那个cia头子属实不够爽。还是《终极名单》带感。(安娜拿着RPG加榴弹跑轰真的帅炸了!)

  • 保冰菱 8小时前 :

    因为高司令和美队看的,开头有点看不进去,后面情节就越来越好了,倒也没评论说的那么差,换了很多国家的场景,比D+出的网大质量好,在列车上打斗的那段看的肾上腺素飙升,最后结局很意外😂😂

  • 彩惠 2小时前 :

    电影是想告诉我们所有男人都是一个样子的?满脑子里都是x?只有让他们反复体会女性的生育之苦才能将他们蜕变?看了电影我没有答案,因为我根本也没有提问,因为我根本不能解决他人的问题,也不能改变他人的想法,就像在隧道里的回响,重复,单调,渗人,又有点美感,周而复始。大自然之美,星空之浩瀚,人类之渺小,至于人类的那些争执与矛盾,困惑与愚钝,自私与狭隘,更加渺小,微不足道。

  • 包晶燕 8小时前 :

    动作戏可以

  • 佘旭彬 2小时前 :

    高司令挺适合这种冷面杀光所有挡路的极不正确的非传统英雄,和安娜互相吐槽的部分也不错,但求求好莱坞别再拿无人机拍动作场面了。

  • 戏斯乔 4小时前 :

    应该算是一部批判暗喻电影,不光批判男人,导演已经把女主也一起批判了,女主本可以一走了之,但她却觉得之块绿色破地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吸引着她。 她觉得自己马上要被迫害了,但又渴望着发生一些什么,所以留下来不断的跟这些自私自利又充满欲望活力的男人们接触着。 其实影片无论是批判还是赞美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需要, 仅从批判的角度讲,这片子是很到位的。 让生活中渴望着发生一些什么的某部分观众一解心头之恨, 这也是某些观众看电影的唯一需求。

  • 卢梓颖 4小时前 :

    哈哈我真是笑到头掉 生半天也只能有丝分裂哦 好好看啊 试问哪位女士没有被这些细细碎碎的恐惧笼罩过

  • 庾紫杉 3小时前 :

    家暴后意外去世的丈夫成为了萦绕女主的鬼魂,他变成各种不同面貌的男人接近她,复现过去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社会性和私密性的创伤,她也用“杀死”(其实并不是她的本意)丈夫的方式杀死了后来的鬼魂们,这种重复其实是痛苦的疗愈过程。看完觉得这部恐怖片明明是现实主义/女权主义activist作品,女主在梦魇中经历的一切就是女性在生活中反反复复经历的东西,或许在电影的梦境中恐惧所带来的同理心能被分享给男人们吗?

  • 喆天 5小时前 :

    比最后一部007好多了吧,打斗场景明显都是好好设计过的。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